1.泡沫結構不規整,并伴有成層影響。
可能原因:泡沫凝膠太慢,因此在泡沫擠出或輥壓時,壓料處泡沫易變形。
糾正方法:
·增加催化劑用量以提高凝膠速率。
·增加擱置時間,延長壓料前的時間。
·減少傳遞器速度,延長壓料前的時間。
·增加壓模板溫度,提高凝膠速度。
2.靠近邊緣處,板材的厚度普遍減少。
可能原因:發泡混合物的分布差,不能充滿邊緣。
糾正方法:
降低橫向往返運動速率。以增加發泡混合物在邊緣近處沉積。
3.靠近邊緣大約10厘米處,進入壓料輥處時的泡沫比較厚。
可能原因:泡沫分配差,邊緣充填過多。
糾正方法:
增加橫向往返運動速率,以減少邊緣附近發泡混合物的沉積。
注:過度充填的邊緣的次要影響取決于進入壓料輥時泡沫的凝膠狀態,也取決于加工系統的種類(PU還是PIR)。
4.靠近板材邊緣的泡沫結構涂污、成層,不規整。
可能原因:邊緣充填過多。
糾正方法:
增加橫向往返運動速率,以減少邊緣附近發泡混合物的沉積。
5.靠近下面表面層有斷續的縱向空隙。
可能原因:邊緣充填過多。
糾正方法:
增加橫向往返運動速率,以減少邊緣附近發泡混合物的沉積。
6.頂部表面之下有夾雜物或空隙穿過層壓板。
可能原因:充填過多的邊緣支撐浮動壓板,因此妨礙了上部軟質表面層與泡沫的接觸。
糾正方法:
增加橫向往返運動速率,以減少邊緣附近發泡混合物的沉積。
7.頂部表面有橫向波紋。
可能原因:頂面層紙拉得過長,形成皺紋,這是通過傳送機部分的頂層皮帶移動比底層皮帶快的結果(皮帶拉力不均勻)。
糾正方法:
·減少頂部皮帶壓料輥的壓力,或用調節輥拉緊底部皮帶的松弛部分。
8.板材整板不規則,不平整。
可能原因:由于拉力不均勻或者擱置臺真空度不夠,使底部面層放置不平坦,有時因紙在儲存及干燥時變形引起的。
糾正方法:
·檢查底部面料的通過和拉力,如紙變形,應報廢并更換。
9.頂部表面層與泡沫之間有疏松區域,疏松處泡沫發毛,顏色發深。
可能原因:由于來自壓料輥排列不正確的剪切力,因此在與泡沫接觸之后,頂部紙面層脫開了。
糾正方法:
·檢查壓料輥是否在第一項板位置下方0.4mm處。生產中,壓料輥是否不斷旋轉,并且是否與壓板正好平行。
10.鄰近頂部面層的泡沫密度較高,顏色深。
可能原因:軟泡在壓料處的輥壓導致液體泡沫混合物于泡沫層過載。
糾正方法:
·增加擱置時間;增加催化劑用量;增加壓板溫度,以提高輥隙處的泡沫熟化;降低傳送機速度或壓料處壓力。
11.下部面層中出現維持長久的縱向凹陷。
可能原因:泡沫或其他材料粘在底部臺板表面或加熱壓板嚴重變形。
糾正方法:
·清潔擱置臺和加熱壓板。
·更換已變形的板。